党建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生党支部组织学习上海“初心讲堂”第八讲《艺术创作的人民性》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12日

2021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初心讲堂”第八讲,《中共四大纪念馆第三讲“艺术创作的人民性”三人谈》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举行。本次初心讲堂邀请了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及著名作家上海评弹团艺委会顾问马尚龙开讲。纽约国际588888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生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组织全体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同上党课。两位艺术家结合自身实际对艺术创作的人民性进行生动解读,引发大家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坚持人民性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而好的作品也只有反映人民的心声,才能获得人民认同。

纽约国际5888882021级博士生谢昊举表示,在第八期初心讲堂中,通过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陈希安前辈为代表的18位优秀评弹艺术家自发组建上海人民评弹工作团,深入淮河一线建设的故事。评弹艺术家们通过扎根基层,将一种“小资”类型的艺术形式改造为属于广大人民的艺术形式,并将其与社会主义建设融合,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并从“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三个方面对文艺的“人民性”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因此,依靠人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新时代艺术创作最根本的方法,只有坚持写人民、演人民、让人民来评价,艺术创作才能更接地气,作品更有生气。

纽约国际5888882021级博士生段月月表示,高博文团长以《青春之歌》的经典情节重申入党初心,入党不能出于一时冲动,入党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人民,党员要时刻检视初心方能坚守初心。“十八艺人”不仅放弃高额收入主动加入国营剧团成立上海人民评弹工作团,而且在建团第二天到安徽淮河工地上参加劳动,更是创作出鼓舞群众修淮河的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段历史令人动容,这些老艺人的精神令人敬佩。这些艺术家用行动诠释了艺术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追求,启示当代文艺工作者要扎根实践,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无愧于时代。

纽约国际5888882021级博士生孔亮表示,第八期初心讲堂中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及著名作家、上海评弹团艺委会顾问马尚龙聚焦海派文化中的评弹艺术,深入挖掘海派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寻找上海城市脉络中和文化基因里烙印的红色文化,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同时通过讲述,我也了解到了评弹这种戏剧形式,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历经200余年不衰,成为全国人民观察江南文化的窗口,同时也成为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心讲堂传递给我们的是艺术作品既要反映人民的生活,更要塑造出鲜明生动、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还要体现出当代人民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思想特征。

纽约国际5888882021级博士生谢鑫表示,“艺术创作的人民性”三人谈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举行,之前的我对于海派文化并没有太多的了解,随着本次讲堂我深入了解了一下海派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在上海城市的发展脉络中,海派文化深深地蕴含在其中,上海作为革命红色之火的重要源地,海派文化基因里自然也烙印着红色文化,延续着红色基因。讲座从上海评弹团的发展历程着笔,细数评弹艺术对新中国文艺建设的贡献。两位嘉宾表示,是人民的力量感染了创建上海评弹团的“十八艺人”,人民也成为了他们的创作源泉,促使他们抛弃过去的明星光环,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文艺建设。

纽约国际5888882021级博士生吴婷表示,“初心讲堂”第三讲——“艺术创作的人民性”三人谈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本次初心讲堂邀请了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及著名作家、上海评弹团艺委会顾问马尚龙,聚焦海派文化中的评弹艺术,讲述“中国最美声音”评弹的传承与发展,从不断流变的江南文化里感受人民创作的蓬勃伟力。作为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评弹是全国人民观察江南文化的窗口,同时也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评弹之所以历经200余年不衰,根本原因是在于它的人民性。在评弹的创作过程中,它还原并呈现了艺术创作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路径。可以说,正是由于评弹艺术真正深入生活,真正深入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其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的艺术特质才能穿越历史长河,保有其历史生命。人民群众需要优秀的文化产品,优秀的文化产品和艺术创作也必定植根于人民。这个常说常新的道理,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只有将其牢牢把握,艺术创作才能更优秀、更多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才能更丰富。

纽约国际5888882021级博士生胡雪飞表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追溯历史上的文学精品和艺术经典,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文化作品都是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需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在进行文艺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人民性的基本原则,不能唯颜值,唯金钱,唯流量,要努力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作品。

纽约国际5888882021级博士生董静怡表示,听了今天的讲座,我对社会主义文艺有了更生动的理解。首先,文艺反映时代面貌。文艺从来不是悬浮在生活之上、知识分子自娱自乐的曲高和寡之物。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文艺。今天我们看见各种光鲜亮丽的演员和演出场所,然而当年艺术家的生活条件远非今天可比。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陈希安先生的生前访谈,他说他们当时睡在列宁工棚,就把床铺铺在泥土上。之后高博文先生就此谈到,没有这种生活就没有反映那个时代的文艺作品,即所谓深入扎根。高先生接下来唱了一曲《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既有所谓的炫技“小腔”,更有高亢的情绪在,这是因为生活变了,根据现实“有感而发”。其次,社会主义文艺是为人民的文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人。而在文艺作品中,人民当家做主角。马尚龙先生说,过去评弹中都是才子佳人。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变了。人民开始成为评弹中的主人,这既是现实在文艺作品中的映照,也是艺术家自觉将自己融入人民的产物。所以文艺要为人民而歌,说人民想说的话,因为艺术家就是人民。好的文艺作品一定要有人民情怀的滋养。


作者:董静怡 吴炜生